据南朝萧梁时期顾烜《钱谱》记载,我国最早的钱谱或为南北朝时期的《刘氏钱谱》,在该谱之前是否还有钱币谱录,现在已不得而知。
我国钱币起源甚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葬中就已能见到陪葬的海贝。商代中晚期,铜制金属仿贝的出现,标志已经有了人工铸币。钱币在文献上最早的记录,当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包括贝币在朝觐、赏赐、使用、交换等各个方面的用途。最晚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在《卫风·氓》一篇中就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场景描述。关于布,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周王幾地区的货币空首布,起源于青铜农具;另一种则认为是手工纺织出来的布匹。无论是空首布还是布匹,从广义上来说,都是被诗篇中的主人公用来交换生产资料的,那么广义上来说,这个所谓的“布”行使的就是钱币的功能。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我们从“帝王本纪”与“货殖列传”中都能找到不少关于钱币的记录。从《汉书》开始,史书中出现专门記载当时经济民生情况的《食货志》。而我们目前能见到最早的钱币学著作,是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洪遵的《泉志》。该书收录五代以前中外历代各种钱币30 0余种,分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厌胜品等。《泉志》的重要之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总结,还转录了一些其他已佚的更早时期的钱币文献内容,所以我们说《泉志》是研究中国钱币学的重要资料。
可惜这本书所配的钱图早已不见,历代仅以文字传抄,直到明万历年间徐象梅重新补图。虽然徐的配图失真严重,但这已经是现存最早的插图本钱谱了。之后清代早中期钱谱沿袭木刻版手雕钱图的做法,直到光绪时期石印版、珂罗版等先进印刷技术进入中国,才可以将拓片照相制版后在石头、金属版上翻印出来。
民俗游戏列其中
李清照作于南宋绍兴初年的《打马图经》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钱币学著作。书中有序有赋有图有例有论,文辞优美,富于情感。这部著作描写的是宋代风靡一时的一种棋艺——打马,与现在的飞行棋相似,投掷骰子,根据点数,将棋盘上的棋子从起点行棋,最先把自己的全部棋子走到终点者胜。打马可双人玩,也可多人玩,棋子多为铜质,也有骨质或牙质者。这种用于打马的钱形棋子我们现在称之为马钱,是民俗钱币中游戏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打马图经》在过去没有被列入钱币学著作里,但是打马钱、棋钱、宫钱、赏赐钱、压胜钱等民俗钱很早便被古人列入了一部部的钱谱中。从宋至清,钱币学一直隶属于金石学,金石学家们根据各种史料、笔记搜寻有关钱币文字的记录,将自己的藏品根据年代、类别整理归类、对文字与钱制进行考释,这就是最早的钱币研究。集腋成裘编排谱录,将佳泉传拓化作次真品一等的替身,遍给同道好友,考据题跋其上,种种方法和当时的青铜杂项的玩法基本相同。
一头埋进故纸堆
康乾时期文字狱盛行,文人为明哲保身一头埋进故纸堆,研究古文字的小学以及对古代典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的考据学当时得以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