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案”后 他为父补铸泰昌钱
作者 张彦刚
发表于 2024年5月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 0年)三月,明神宗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以“萨尔浒之战”为标志的辽东惨败,国事困扰,情绪低落,终于病重不起,于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5 8 岁。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 0年)八月,朱翊钧之子朱常洛继位,改元泰昌。面对晚明政局,朱常洛任用杨涟、左光斗等贤臣,革除弊政。然而,这位泰昌皇帝原本应有所作为,却在登基仅十日后骤然获病,经掌管御药房的宦官崔文升诊治后病情加重,最终在服下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后离奇去世,年仅3 8岁,在位仅二十九天。此案疑点颇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红丸案”,朱常洛也被称为“一月皇帝”。

同年九月,朱常洛之子、年仅16岁的朱由校继位,罢免了未劝阻李可灼献药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将崔文升发配至南京,贬李可灼充军。除了了结“ 红丸案”,天启皇帝朱由检还干了一件与其父泰昌皇帝有关的事——颁令两京及各处补铸泰昌通宝一年。

因孝义补铸泰昌钱

钱币大家丁福保在《古钱大辞典》中引用了明代官宦刘若愚《酌中志》的记载:“世庙神庙,享国年久,鼓铸嘉靖、万历钱流行甚广,惟光庙在位匝月。先帝仰思泰昌年号,尚未及铸钱,遂分铸与天启钱并流,同使民间睹泰昌而堕泪者。”从《古钱大辞典》对“泰昌通宝”词条的诸多论述,可看出天启皇帝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孝子。

补铸泰昌通宝的史实还可从一些史籍中得到印证,如《明史稿》及《明史·食货志》记载:“天启元年,铸泰昌通宝钱。”清初初尚龄辑《吉金所见录》载:“泰昌匝月,未及铸钱,乃命宝源、宝泉二局并铸泰昌天启钱,流通天下,民间致有见光宗钱而堕泪者,此阇主一念孝思,亦有足取”;又据清梁诗正《钱录》载:“现存的泰昌钱为天启朝所铸。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丙午朔,光宗即位,诏书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乙卯朔熹宗即位,诏以明年为天啟元年。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为泰昌元年,光宗之立甫一月,此钱或熹宗即位后所铸,然是冬尚未改天启,故仍称泰昌也。”

泰昌皇帝在位时间仅一个月,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当时自然来不及铸钱,其子朱由校继位后又有何举措?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工部覆南京监督铸钱主事荆之琦疏。言帝王御极纪元,必有一代制钱通行海内。先帝虽在位未久,而泰昌年号既以播告天下,宜从此伊始至天启元年,两京各处鼓铸,俱造泰昌通宝一年,次年方以天启通宝接铸……”综上可知,泰昌通宝仅仅铸造了一年,有一定的存世量,但相较万历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要少,然而绝非如隆庆通宝那样难得。

从现存实物来看,泰昌通宝小平钱制作工艺与同期的万历通宝、天启通宝相近,面文真书顺读,分大、小字,根据“通”字的不同写法分为单点通、双点通,钱背有素背、背月、背星几种。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