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荟萃 看清代精英书写文韬武略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书坛渐成“帖学”和“碑学”分流的局面,前者书风流丽蕴藉,后者崇尚朴拙雄浑,二者此消彼长又相互融合,形成有清一代新的书法风尚。5月下旬,在中国嘉德2 0 2 4年春拍之际,此季特别推出的“经纶——清代书法的文韬武略”专场将隆重登场。该专场荟萃13 0余件书法作品,从一个侧面绘就了清代近3 0 0 年书法历经艰难蜕变的发展史,诸多名家的精品力作将让这段精彩的“碑帖之争”再现于世人眼前。
据了解,本专场书法形制可谓一应俱全,中堂、楹联、条幅、四屏尤多,篆、隶、行、楷书体兼备。其中,多达2 0 余件的四条屏更是难得地云集一堂,它们分别出自朱彝尊、王文治、翁方纲、何绍基、顾文彬、杨沂孙等名家之手,值得重点关注。此外,还汇集了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帝王宸翰,袁枚、袁桐、钱泳、杨中讷、张问陶、姚鼐、俞樾、梅调鼎、樊增祥等文人学者书迹,以及董诰、王图炳、祁寯藻、于敏中、张之洞、梁诗正、陈希祖、陈孚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謇等名臣的作品。
以“ 经纶”为题的该专场聚焦于清代政坛、文坛一众精英治理国家的抱负与才能,这些墨宝展现了他们的满腹经纶和文韬武略,以及字里行间的雅兴与豪情。正如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利落,才子之书秀颖。”这些书作在用笔、结字、章法、气韵等细节中彰显了各家风采,更是殊为难得的收藏佳品,值得细细品赏。




承继帖学雅规典范
从清初至康熙时期,书坛继承了晚明书法的大势。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