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灭之后,军阀割据,乱战不止,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当时各种割据政权此起彼伏,所以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文人士子,大多选择偏居一方,讴歌和平。也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各种表现富贵闲适气象的花鸟画逐渐兴盛起来,其中以西蜀黄筌、南唐徐熙为一绝。
到了宋代,由于北宋皇家的钟爱,花鸟画成为当时最为主流的绘画趋势。北宋徽宗时期,皇帝赵佶对花鸟画爱之如狂,所以当时出现了大量专攻花鸟画的名家,产出了数之不尽的优秀作品,在画史中被列为“院体花鸟画”之类。
笔下万物 细致入微
北宋花鸟画发展开始阶段是以黄筌及其子黄居寀为代表的,其风格细腻艳丽,素有“黄家富贵”之称,在两宋以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从黄筌所绘制的《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开始,花鸟画这一画科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不再只是作为山水画附属的一部分,这时的花鸟画已经能够独自撑起整幅画面的氛围。在黄氏父子的绘画中,对物象的观察极其细致,具体到动物的身体结构、羽翼、爪子等部位都刻画得非常精准逼真,当时许多画家都在技法上模仿黄氏父子的痕迹,追求他们对绘画对象生动逼真但又不失其意的效果。
在“ 黄家富贵”画风之后,以崔白等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派逐渐兴起。他们继承了“黄派”细致缜密的画风和“徐熙野逸”的艺术风格,但却又脱离了他们的禁锢,不仅绘画题材不局限于珍禽瑞鸟,更是将水墨笔法融入到绘画作品中,突显出作品中水墨笔法的形式美。在崔白的带领和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尤其强调写生,进一步加强了院体花鸟画艺术的“写实”精神。这些画家以细腻的笔墨表现力及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创作出更富有生命力和真实感的花鸟画作品。
宋徽宗是宋代绘画艺术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尽管他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算突出,但在艺术领域却是名留青史的卓越艺术家。在他的统治下,徽宗时期的画院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宣和体”。由于宋徽宗对花鸟画的喜好,花鸟画在此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位者的偏好,更是引发了大量文人墨客对花鸟画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绘画获取统治者的关注,以此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宋徽宗注重持敬涵养与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所以尽管“宣和体”仍以“黄家富贵”为主要风格,但也继承和发展了崔白的写生传统。在此时期宋徽宗的花鸟画中,细腻精湛的绘画技巧达到了顶峰。一众画家更是追求精准,笔下万物皆力求细致入微,甚至能够表现出花叶羽毛等物体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差别,以严谨而写实的方式呈现万物的内在美与思想性。
高雅之情 寄于画幅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受到社会风尚与创作者的双重影响,其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北宋初期沿袭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艺术风格,当时的审美情趣由徐、黄异体交融形成。北宋画院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录了五代十国时期黄筌和徐熙在花鸟画领域的不同审美情趣。黄筌是宫廷画师的杰出代表,他擅长通过描绘皇家珍禽异兽,表达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而徐熙则是山野风格的代表,喜欢通过描写野趣萧瑟的事物,表达出士人的清高与孤傲。这两者的风格在北宋画院被发扬光大,相互交融后形成了两宋的院体花鸟画。
一直到宋神宗时期,以崔白为代表的新派花鸟画横空出世,放弃草稿,以豪放苍劲的水墨画法为主,崇尚工笔、讲究繁华富贵的黄家画风才渐渐没落。宋代皇家画院成立后,早期的宫廷花鸟画家们受到黄筌风格的影响,以写生为主要手段,强调模仿自然,追求“形准而神似”,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入理解和揭示。当时的画家们为了更好地观察自然花鸟的生长状态和行为习性,甚至会特意修建池塘或湖泊,养护各种花草并且饲养各种鸟类,以便于随时观察、描绘它们的生态环境和动态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