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娜:受限的身体,无限的灵魂
作者 林誉
发表于 2024年5月

日前,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凭借动人心弦的嗓音在直播间朗诵经典文学作品,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直播间在线人数动辄达到10万+,这一现象引起广大网友持续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表示:“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比音乐还要动听,让人心旷神怡,听到她的声音就仿佛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据统计,开播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董丽娜的账号粉丝数量就激增百万。

2022年6月,董丽娜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已让她走红网络。

“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有社会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当中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

人生之路,不由他人定义

1984年,董丽娜出生于大连的一个农民家庭,一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弱视。父母很早就告诉她以后可能会失明,但并没有因此区别对待她。在父母的关爱下,她度过了一个相对正常的童年。

7岁时,董丽娜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而她不可以。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当时他们不知道盲校的存在。直到她8岁,父母才得知有盲校,便在第一时间把她送去学习。

上学后的董丽娜每年只回家2次,虽然与父母没有太多交集,但父母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她,尤其是不管条件多么困难,都会坚持让她去读书,尊重她的选择。

在盲校时,阅读改变了董丽娜,众多文学名著中,《简·爱》对她的影响最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她坚强,勇于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让董丽娜深受启发,她立志要成为简·爱那样的人。

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一些悲观的论调却仍时常萦绕在她耳边:“你们以后需要好好学习推拿,这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对此董丽娜并不认同,暗自下定决心,要走出不一样的道路。

但义务教育结束后,可供视障人士选择的专业种类很少。于是万般无奈下,2003年,董丽娜来到一家推拿店,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新的学习机会。

她与多家普通高校联系,希望能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遗憾的是,所有学校都拒绝了她。直到一所专门为视障人士提供英语函授教育的机构接纳了她,董丽娜才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