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将军叶名琛

1857 年,马克思为英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了多篇文章,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多次提到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正在与英法联军作战。同年,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卷时,又描述了叶名琛在英国无端挑衅时,坚定地捍卫中华民族的自卫立场,义正词严地反驳侵略者,揭露其罪恶行径,维护了中国的正义和尊严。马克思称赞叶名琛在专横的侵略者面前展现出“心平气和、冷静沉着”的总督风范。
然而,在中国国内,叶名琛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一些人认为他在防卫上骄傲自大、愚昧昏聩,是个“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将军。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认为“六不”原则是基于他对当时局势的判断和考虑。本文站在被侵略的中国人民的立场上,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和思考,也许会让读者对叶名琛有更深刻的认识。
侵略者入城斗争的胜利
叶名琛(1807—1859年),湖北汉阳人,字昆臣,道光进士。曾任陕西兴安知府、山西雁平道、广东布政使等职。由于他任事强干,屡得“能臣”之名,1847年不满40岁即升任广东巡抚。上任不久,遇上了英人欲强行进入广州城的事件。
外商来广州贸易,历来居住在城外的商馆。《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侵略者故意歪曲该约第二款规定,蛮横要求进入广州城。两广总督耆英、广东巡抚黄恩彤等在英国人的胁迫下,不得不同意侵略者的无理要求。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