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军用武器装备系统的性能、形成新的作战能力、增强对敌人的威慑力以及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的速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防技术涵盖范围广,涉及门类多,美空军曾在发表的《全球参与:21世纪空军构想》中,提出六项核心能力,以及导弹防御、机载激光、卫星、全球感知、人工智能、电子通信、远程打击、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近29项技术内容。进入21世纪20年代,人工智能、太空通信、无人作战等技术被运算能力赋予新效能,成为支撑世界各军事强国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优先选项。随着实验科学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军事强国均注重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进行国防技术体系实验与预测,不断迭代升级国防技术向更高、更难、更具排他性上发展。本文从近期战争冲突中的典型国防技术入手,分析其作用和发展情况,进而预测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当前国防技术的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20世纪提出,但真正得到蓬勃发展是在21世纪,是乘着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之势而起。近两年,大模型训练和使用更是火爆异常,各国信息部门、头部领域IT公司均投入资源进行扶持。同时,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热门。智能化装备是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通过在装备中嵌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使其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例如,美国的波士顿大狗,未来可在战争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减少士兵的伤亡风险。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军方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情报信息。2022年12月14日,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IARPA)发布“快速解释、分析和在线采购”项目提案者日活动公告,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最新进展开发软件,使情报分析人员只需通过简单操作,就可自动生成各种情报分析报告。
太空通信 太空通信利用太空中卫星之间直线通信的技术,实现全球通信覆盖,可有效减少近地干扰。太空通信中典型代表是利用中低轨道进行通信的星链卫星系统,星链卫星系统具有低时延、高带宽、全覆盖的特点,能够进行全球无缝覆盖,运行成本低、容错性高、轨道机动能力强。基于星链卫星系统开发的太空通信服务则具备高速度、低延迟、高容量的优势。虽然马斯克宣称要发射42000颗卫星用于纯民用,但卫星还没发射完,就开始转向了纯军事化的星盾,完全成为服务军事为主,商用为辅的武器平台。星盾卫星系统配套的卫星将携带相应的遥感观测设备和载荷,从而实现对地球的观测,并将观测到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发送给用户。不仅提供可靠的全球安全通信服务,还能够搭载模块化军用载荷,如军用通信设备等,为美军提供先进的数据加密服务。

無人作战 无人作战技术依托无人作战平台、任务载荷、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信息通信网络实现作战目标,此类技术在陆、海、空等多个作战领域发挥作用。目前,可按照应用区域划分为无人机系统(UAS)、无人地面平台(UGV)、无人海上系统(UMS)等。无人作战技术最早由美军提出,美军无人作战着眼大国竞争,结合较为先进的国防技术预测,采用“预测—评估—分化—介入”的前瞻性理念,将无人作战技术运用于战场。如美空军研究实验室于2015年提出了忠诚僚机无人作战概念,旨在开发自主的无人作战系统,以有效增强美空军未来的作战行动能力,满足未来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任务需求。以XQ-58A女武神为例,它是忠诚僚机的典型代表,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2021年3月26日,女武神在实践应用中发射了小型无人飞机系统(SUAS),有效验证了无人作战技术的现实应用价值,增强了抵抗敌方防空导弹并保护战斗机和油轮等高价值飞机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