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出口下行?
作者 沈建光
发表于 2023年8月

7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6月中国贸易数据。受外需放缓和高基数拖累,6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至12.4%(上月降幅为7.5%),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出口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

分地区看,对美欧出口继续回落,对新兴市场也呈现负增长。6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含英国)出口增速降至-23.7%、-12.6%;同时,对东盟出口进一步降至-16.9%,对拉美、非洲也都出现负增长,表明全球需求收缩下新兴市场亦受到冲击。相比之下,对俄罗斯出口延续强劲表现,同比增速保持在90.9%。

分产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走弱,消费电子产品持续疲软。6月服装(-14.5%)、鞋靴(-21.3%)、玩具(-27.3%)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进一步下滑;电脑(-24.7%)、手机(-23.3%)、集成电路(-19.4%)等电子产品出口延续弱势。不过,机电产品出口降幅拉大,但汽车出口同比保持在109.9%,仍是最大亮点。

总体来看,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后,我国出口重回外需主导逻辑,下行压力持续显现。考虑到美欧经济放缓、外部关系严峻、产业链外迁等因素,2023年中国出口前景面临诸多挑战。展望未来,应对出口下行仍需加大区域合作、扩大开放以及加快转型。

从2020新冠疫情开始到去年年中,中国出口表现亮眼,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尤其是2021年,出口同比增长30%。2022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速也高达12.5%,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达到32%。但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出口快速回落,10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0.3%、为年内首度转负;11-12月进一步降至-9.0%和-9.9%,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分国别看,去年12月中国对美出口降幅达到19.5%,对欧盟出口降幅扩大至17.5%。近期,港口空箱大幅堆积、出口运价持续下跌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全社会对出口前景的担忧。

在笔者看来,考虑到美欧经济放缓、外部关系严峻、产业链外迁等因素,2023年中国出口前景确实面临很多挑战。展望未来,应对出口下行需要将东盟作为主要发力点,发挥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强化与东盟产业链的协同互补,并通过推进区域一体化合作和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美欧经济放缓,海外需求明显走弱

美欧经济陷入“滞胀”,是出口下行的主要原因。美国方面,2023年1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分别为6.4%和5.6%,超出市场预期,通胀放缓进程仍有反复。为抑制高通胀,2月美联储加息25bp,自2022年3月以来已累计加息450bp。目前市场上利率期货隐含的停止加息时点延后至今年6月,终端利率抬升至5.25%-5.5%。尽管本轮加息过程中美国经济韧性较强,但持续加息对内需的冲击逐步显现,突出体现在住宅投资(房地产)、设备投资(企业资本开支)等方面,已经大幅负增长。

本文刊登于《首席经济学家》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