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前后的苔丝狄蒙娜
作者 余凤高
发表于 2023年4月

英国的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具有极好的感受力。他20岁时便创作出一些富有创意的诗篇,并完成许多意大利诗的翻译。1861年,他在一家二手书店的“一便士书架”上见到一册诗集,是当时不为人知的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r,1809—1883)英译的波斯天文学家、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1048—1131)的《鲁拜集》(Rubaiyat of Omar Khayyam)。此书在1859年出版后,两年多来,一册都没有卖出。但罗塞蒂立刻就爱上了它,并买下多册赠送给朋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本历史上销量最高的诗歌。罗塞蒂又是一位画家,英国“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成立,主要就有赖于他的努力。

艺术史家海伦·博罗维茨在论述到拉斐尔前派时指出,每个拉斐尔前派的画家大都喜欢绘制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题材。罗塞蒂也一样,对莎士比亚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就莎士比亚的《奥赛罗》画过一幅《苔丝狄蒙娜的死之歌》(Desdemona’s Death Song),描绘该剧第四幕第三场奥赛罗让苔丝狄蒙娜“快进去睡”后,苔丝狄蒙娜睡前,伊阿古之妻爱米利娅为她下妆之时,她与爱米利娅的对话和她唱《杨柳歌》的情景。

苔丝狄蒙娜是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儿,她那么地爱奥赛罗,如她自己从心坎里说的,是“那样始终深深地爱着他,即使他把我弃如敝履,也不因此而改变我对他的忠诚”,“他的无情也许会摧残我的生命,可是永不能摧毁我的爱情” 。所以,当爱米利娅宣称“为了整个世界的财富,谁不愿意出卖自己的贞操”时,苔丝狄蒙娜根本无法理解,而发誓说:“我要是为了整个的世界,会干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来,一定不得好死。”她非常同情她母亲的侍女巴巴拉,“她跟人家有了恋爱;她的亲人发了疯,把她丢了”,因而到死都在唱一支古老的《杨柳歌》。苔丝狄蒙娜非常同情巴巴拉的命运,入睡前,她说,这支《杨柳歌》“老是萦回在我的脑际,我的烦乱的心绪,使我禁不住侧下我的头,学着可怜的巴巴拉的样子把它歌唱。”艺术史家法哈德·奈尼写道:

罗塞蒂描绘的这个场景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名作《奥赛罗》(约1604年)第4幕第3场。

本文刊登于《世界文化》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